一样米养百样人,目前孝顺看来好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也致使很多被继承人在年老时会可以通过遗嘱把其遗产赠予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也就是说老人不肯定把遗产留给我们的儿女。受遗赠的人,既能够同意遗赠,也可以舍弃同意遗嘱。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法,将它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但在现实日常,受遗赠人可能由于某些缘由不愿同意遗赠,又不熟知有关法律常识。
需要明确的是,受遗赠人可以舍弃同意遗赠
遗赠人通过遗嘱指定受遗赠人,受遗赠人可以同意遗赠,也可以舍弃同意遗嘱的权利,法律是允许的。受遗赠人舍弃受遗赠权,法律没规定固定的方法和程序,只须受遗赠人向继承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明确表示即可。表达方法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但,舍弃同意遗赠的权利需要在《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即“受遗赠人”应当在了解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同意或者舍弃遗赠的表示。到期没表示的,视为舍弃同意遗赠。”
受遗赠人作出舍弃同意遗赠后,会产生以下两个结果:
1、受遗赠人舍弃同意的遗产,由遗赠人的法定继承人按法定继承程序继承。
2、受遗赠人舍弃同意遗赠后,又无人继承的,据《继承法》第32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在依法将无人继承无人受遗赠之遗产收归国有或收归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时,如有人对死者给予过较多的照顾,也应适合分给其一部分遗产。
假如受遗赠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舍弃受遗赠的行为是不是有效呢?
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继承权、受遗赠权,不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可以代理被代理人舍弃继承权、受遗赠权。明显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应认定其代理行为无效。因此,法定代理人舍弃受遗赠的行为,假如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那样其舍弃受遗赠的行为则无效。
同意遗赠如何表示?
同样的,受遗赠人要在了解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只须作出同意遗赠的表示,就能通过遗赠继承遗产,假如到期没表示的,视为舍弃受遗赠。
实践中可以通过向部分继承人作出口头表示、寄送同意遗赠的书面文件、通过公证的方法表示、实质占有遗产或者提起诉讼等方法明确表示同意遗赠。在遗赠同意或者舍弃的过程中,或许会是由于法定继承人的介入致使事情愈加复杂,假如受遗赠者不知怎么样应付,尤其是面对有房地产、贵重生活用品的遗嘱时,可以通过聘请遗赠专业的律师介入。